近年来,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愈加紧张,矛盾不断升级。自2018年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以来,双方的冲突就没有停歇过。伊朗的经济被严厉制裁,陷入了困境,然而,伊朗并没有选择低头妥协,而是迅速加大了军事部署的力度,强化了自己的防御和进攻能力。
到了2025年,局势变得更加紧张。以色列首先出手,打击了伊朗的核设施,随后美国也加入了战局,派遣轰炸机摧毁了伊朗的多个关键核站点。面对这种局势,伊朗毫不示弱,立刻开始向波斯湾沿岸集结大量导弹,同时划定了广泛的禁飞区和禁航区,显然是在为可能的军事冲突做准备,特别是针对美国航母群和军事基地的威胁。
伊朗的导弹部署尤为引人注目。自2025年3月起,伊朗革命卫队开始在波斯湾的几个重要岛屿上部署新型导弹系统,包括大通布岛、小通布岛和阿布穆萨岛。这些岛屿靠近霍尔木兹海峡——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,每天都有大量油轮经过。部署的导弹包括阿布·马赫迪型,射程可达600公里,足以打击卡塔尔和巴林的美军基地;还有卡德尔型和波斯湾型导弹,射程约300公里,专门对付船只和沿海目标。革命卫队公开了导弹部署的照片,展示了导弹从地下基地运出,经过卡车运输到岛屿的阵地上,设置在高地上,能够有效覆盖整个海湾的入口。美国情报透露,这些导弹是固体燃料型,发射准备时间短,机动性强,非常难以提前摧毁。
展开剩余79%选择沿海阵地部署导弹,显然是伊朗基于对波斯湾地理位置的深刻理解。波斯湾是伊朗的“家门口”,而美国第五舰队总部就位于巴林,航母舰队经常在阿拉伯海巡航。伊朗深知,若战争爆发,波斯湾必定是主战场。因此,伊朗在岛屿上建立了地下发射井和雷达站,并将导弹藏在隧道内,平时用商业设施伪装,避免被敌方发现。2025年1月到3月,伊朗还与中国、俄罗斯共同举办了多次军事演习,包括“安全带2025”,演练反舰导弹的发射。演习中,伊朗使用人工智能引导导弹打击模拟目标,显示出很高的精度。革命卫队指挥官表示,这些部署的目的是为了防御,但从种种迹象来看,显然这是针对美国潜在军事行动的准备。
在此基础上,伊朗还通过划定禁区来进一步提升防卫能力。2025年6月,随着局势升级,伊朗直接关闭了从德黑兰到波斯湾的西部空域,禁飞区域面积达到50万平方公里以上。虽然伊朗官方没有正式发布公告,但各大航空公司已收到警告,要求航班绕行。与此同时,德黑兰附近的GPS信号被严重干扰,导致飞机无法正常飞行。伊朗空军声称这是为了进行军演和防御,以防以色列或美国飞机渗透,但实质上,这一禁区覆盖了整个波斯湾上空,从伊朗海岸延伸至阿曼湾,高度达到13000英尺。此外,伊朗还在东部边境设立了禁飞区,时间从7月14日到9月22日,用于火炮和导弹测试。
禁区不仅仅是空域,还有海域。伊朗海军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划定了禁航区,面积超过万平方公里,并警告民船绕行。革命卫队的快艇携带反舰导弹进行巡逻,随时准备封锁海峡。若海峡封锁,全球油价将飙升,因为20%的全球石油通过这里运输。美国官员称伊朗此举是在施加压力,但伊朗则回应称这完全是自卫行为。美国海军因此派出了五艘驱逐舰,配备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,但仍需警惕波斯湾的航母群。
这些防备不是空穴来风,2025年6月13日,以色列对伊朗的纳坦兹和福尔多核设施进行了打击,造成了几名伊朗将军和科学家的死亡。伊朗随即展开反击,发射了上百枚弹道导弹,部分导弹击中了特拉维夫,造成了一定损失。6月21日,美国使用B-2轰炸机攻击了伊朗的三个核站点,特朗普在声明中称“彻底摧毁”。但伊朗并没有就此停手,6月23日,伊朗发射导弹打击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,这是美军中东总部所在,驻扎着上万美军。导弹绕过了防空系统,虽然爱国者导弹拦截了大部分,但仍展示了伊朗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。尽管基地损失不大,但空域关闭了几天,导致航班混乱。
据称,伊朗的导弹库存仍然庞大,一些高级官员表示,仅用了5%的导弹,剩下的足够打击以色列和美国的基地。伊朗在山脉中拥有70多个地下基地,导弹发射车可以快速机动,避免被摧毁。俄罗斯和中国为伊朗提供了情报支持,帮助其监控美国舰队的动态。伊朗还利用无人机进行侦察,拍摄到了美军航母在海湾的行动,显示出他们对敌方动向的精准掌握。
美国方面则在加强部署,派遣更多驱逐舰和加油机进入中东,准备防范可能的导弹袭击。然而,美国官员也承认,面对伊朗可能发起的饱和攻击,他们的防御系统难以完全拦截。一旦伊朗进行上百枚导弹的齐射,拦截成本将极为高昂,而每枚爱国者导弹的价格数百万美元,而伊朗的导弹则要便宜得多。特朗普希望通过军事打击迫使伊朗重新回到谈判桌,但伊朗外长明确表示,谈判已经结束,接下来只有实力才能说话。
从战略上看,伊朗此时备战的目标是威慑而非主动挑起战争。他们深知美国的军力强大,但开战之后,波斯湾的封锁必定会影响全球经济,尤其是油价上涨会让美国国内的选民难以承受。伊朗具有山地优势,军队包括20万正规军和革命卫队,士气高昂,因为他们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。伊朗曾经历过两伊战争,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,不会轻易屈服。
这场局势的背后,不仅仅是军事对抗,更是一场地缘政治的博弈。伊朗依赖石油出口维持经济,但制裁导致国内经济通胀严重,民众生活困难。尽管备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团结国内民心,但长期消耗必然无法维系。美国则希望维持在中东的霸权地位,支持以色列和沙特,但俄乌冲突和南海问题让他们无法全力投入中东事务。中国和俄罗斯则乐见伊朗牵制美国,帮助它们分担压力。
普通的伊朗民众或许认为政府的强硬态度值得支持,但一旦战争爆发,战火降临到家门口,没人能免于战火的摧残。导弹部署到沿海,禁区一旦划定,渔民无法出海,航班停飞,日常生活陷入混乱。美军士兵也时刻处于战备状态,警报随时可能响起。对于全球民众而言,油价飙升,物价跟着上涨,日常生活将遭遇巨大的经济压力。虽然这一系列准备使得和平的希望变得渺茫,但也有可能迫使各方通过对话解决冲突,避免更大的灾难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