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荆门日报
雨幕里的教育温度
市石化中学 九(7)班 侯雨嫣 指导教师:郭念念
开栏语:“家校同行,共育芳华”,市石化中学以“导育伴我成长”征文活动为舟,载着莘莘学子的心声,驶向育人的星辰大海。在这里,每一篇故事都是一颗闪耀的星辰,诉说着导育制理念如何在实践中绽放光彩;每一段分享都是一曲动人的乐章,奏响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面育人的和谐旋律。从德行的春风化雨,到学业的灯塔指引,再到心灵的暖阳照耀,师生在故事的字里行间彼此滋养、共同成长。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些温暖的导育故事,见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想如何在智慧与温情的交织中,绽放出璀璨的光芒。
雨丝总在记忆里织成绵密的网,网住那些被时光浸润的暖心事。记忆中,我的导育老师——郭念念,总在雨幕深处为我点亮温暖的光,那些与她相关的片段,都裹着雨水的湿润和关爱的温度。
记得那个雨雾迷蒙的下午,放学时我匆匆赶路,不慎踩滑崴了脚。正当我狼狈不堪时,身后传来郭老师关切的声音:“孩子,你的脚怎么了?”我回头,沮丧地迎上她的目光。她蹲下身仔细察看我的脚踝,指尖的温度透过裤脚传来安心的力量,随后扶起我,一步步慢慢走向办公室。
到办公室后,老师让我坐好,找出药膏,又一次蹲下身,将药膏轻轻涂抹伤处。我忍不住轻吸一口气,她抬头笑着安慰:“想想关公刮骨疗伤,咱们忍一忍——你看历史里的英雄,哪个不是咬牙扛过难关?”那温润的话语里,藏着比药膏更暖的力量。
脚伤好几天未愈,返校后的雨天,我带着未完成的笔记来到办公室。郭老师不仅讲“南陈北李”的故事,更指着课本上泛黄的照片说:“你看李大钊先生的眼神,这就是‘铁肩担道义’的风骨。”
雨水敲窗的声响里,郭老师用红笔在我笔记旁画下波浪线:“这里可以结合人物生平理解,就像你受伤后坚持来补课,也是一种‘韧劲儿’呀!”讲完知识点,她忽然伸手摸了摸我的脚踝:“脚还疼吗?”窗外的雨滴滑过玻璃,将她额头的湿发映得发亮,那一刻,历史课本上的铅字仿佛活了过来,带着她掌心的温度,流入我的心田。
光阴荏苒,许多知识或许会随时间模糊,但郭老师蹲身涂药时的专注、讲课时眼里的光,早已刻进我的生命年轮。她用药膏的清凉抚平我的伤口,用历史的故事教会我坚韧,更用每一次“疼不疼”的追问,让我懂得:真正的教育从不在纸上留痕,而是用仁爱之手焐热知识,再将“德”与“学”的火种,轻轻放进学生心里。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